2011/09/14

【非影評】《賽德克‧巴萊》1/2〈太陽旗〉之寫在文後



圖片來源:@movies開眼電影網
【非影評】《賽德克‧巴萊》1/2〈太陽旗〉之寫在文後

  《賽德克‧巴萊》1/2〈太陽旗〉的〈非影評〉之後,有祖國的網民留下了這樣的回應,以下copy自我的微博──

  真当自己是根葱了,在中国知道这部电影的人不超过100万人,如果5亿网民知道台湾媒体怎么造谣抹黑中国的,那现在就不仅仅只是那几百个魏导演微博上骂人的了

我的回應:
  我不是根蔥,所以閣下可以不必勉為其難地關注我的微博。 And 會罵人沒啥了不起,能舉出具體且經得起驗證的理由,才是真本事。快告訴那5億個網民吧!我好希望多點人看過那些youtube啊!!!Bye~~~~

  其實在把〈非影評〉的超連結貼上微博之前,就先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收到很妙的回應(啊祖國的媒體都已經批評成那樣了咩)。果然!連對我這沒啥人氣的平民百姓,也不放過「教育」的機會!
  是的,教育。在〈太陽旗〉裡,公學校的日本老師,在賽德克小朋友的日文說得不夠好,或跑步比賽跑贏日本同學時,就甩賽德克的小朋友一巴掌。日本老師說,他是在「教育」。所以這位(些)網民,想必也是在「教育」祖國以外的華人,要這些華人看看自己「有多貧窮」!只不過,教育方法百百種,如果僅有甩巴掌這一種,教育學這個領域想來也可以廢了,還有什麼好研究的呢?我在〈非影評〉裡說:「祖國對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所做的事,和電影裡日本人對賽德克人所做的,其實也差不多……」,看來似乎是說對了。現在的祖國內地,有多少教育學者!但實際使用來「教育」祖國以外的華人者,也唯有和當時日本人一樣的方法而已。
  我其實很謝謝這位網民,他遵守了我部落格的小小規則:「不歡迎情緒性的辱罵或人身攻擊」,沒有直接把意見貼在部落格裡,雖然不知道他是否緣於擔心「只要發現必定刪除」。這篇後記,就是為了表達真心的感謝。但我也要很誠實地講,我貼在〈非影評〉最下面那些「祖國的媒體真的很難喜歡~」的youtube,確實就是給部落格裡量少如保育類動物的祖國讀者看的。而且為了不落入「臺灣媒體」這個罪名,很刻意地在眾多youtube裡挑選了BBCCNN。我不否認,BBCCNN這類外國媒體,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詐騙集團」,向全世界誆騙中國的形象。對岸不也在積極抓、辦詐騙集團嗎,即使是跨國集團也不放過?那麼,為了以正視聽,快把這些外國媒體,這些全世界最大的詐騙集團,都逮捕歸案了吧!
  學文史的我一直被這樣「教育」和訓練:要批評一部作品,得先看過(文學批評史);要推翻前人的記載,得先找出能被驗證的理由(歷史學)。祖國在這兩門學問上,應該至少教的是一樣的東西吧?網「民」們當然可以不喜歡《賽德克‧巴萊》,但我個人覺得(不敢說建議啦),至少先看過作品再來批評,否則很難舉得出「具體且經得起驗證」的觀點。祖國的那些表示不喜歡的媒體,至少在威尼斯影展裡,已經看過了。

-----------------------------------

《赛德克-巴莱》:华而不实的伪史诗片
2011年09月01日 15:54  来源:新浪娱乐
文/朱旭斌
  并不是任何一部史诗片都需要靠时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赛德克·巴莱》就是这样的一部。我可以理解魏德胜对于雾社事件题材的热爱,因为在台湾历史上,这是一个“
大题材”,是一部土著居民和殖民者之间事关尊严的生死抗争。在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原住民们为了不再继续没有尊严的苟延残存,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自杀式无力抗争。这也是一个好题材,因为在这场事关尊严和生存的斗争中,导演可以借此放弃探讨人性的善与恶,他可以借题发挥,用一种存在即合理的方式去解释雾社事件之谜。300死士以及数以百计家眷妇孺前赴后继一心赴死的背后,是一种怎么样的力量在驱使着。
  可令人失望的是,电影《赛德克·巴莱》并没有完成这个题材应有的历史厚重感。它确实在时长上已经得到了满足,魏德圣用150分钟讲述了跨度30年的赛德克族部落之间的斗争以及日本占领过程中的部落生活,以及最后高潮的事件再现部分。在整个陈述的过程中,有着典型的史诗般的开头,有着少数民族风情的淋漓展示,有着雾社所在山区的秀美山景,当然还有血腥厮杀的战争场面;可是在导演的镜头中,在表现支撑部落居民们的精神力量上却最为轻描淡写。能够促使卧薪尝胆30年之久最终得以殊死一搏求得灵魂平静归去的精神力量并不仅仅是两条彩虹就能解决的,何况电影里这两条彩虹的出现还是如此的粗糙不堪。
  森林中的部落有着怎样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和他们殊死相搏之间的关系如何?电影《赛德克·巴莱》在这两者上都不具有该有的史诗性,因为纵观电影,一切皆在于Seedik Bale,意即“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仅仅将这个作为雾社事件的主因是不是和导演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何况这个主题可以存在于任何相似的小题材中,而不需要用这样一个独特历史时期的民族题材来表现。主题的背离和精神力量的残缺成为电影150分钟最大的败笔,仇恨和嗜杀并不能成就一部史诗片,只能成就一部徒有史诗外表的暴力Cult片。
  失去了前者,150分钟的时间太长了。作为曾经执导台湾电影现当代史上最卖座影片《海角七号》的导演,魏德圣确实可以借助过去的成功得以让自己酝酿准备了将近15年的《赛德克·巴莱》搬上银幕。但很显然,如果说那个温情感人的小故事还能让观众们感动一番的话,《赛德克·巴莱》则明显暴露出了导演对于庞大史诗题材操控的不足。他很努力得想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冷静的旁观者,尽量复原事件真相,尽力铺陈渲染部落之间难以化解的陈年旧怨以及日军对于原住民的欺压和事件发生时的血腥残酷。可是这种铺垫着意痕迹过于明显,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勉强,最为明显的就是设置Mouna Rudo和Temu Walis所代表不同部落之间的宿怨以及由此引发最后被日军采取“以夷制夷”的战争策略。两个部落之间的宿怨没有任何过渡就成了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而最后两个部落在小溪上的搏杀成了观众笑料所在,尽管残酷激烈,效果却完全适得其反。
  拖沓和赘述成了导演无法控制叙述主线最大的毛病。作为一个和制片人发行商协商后剪辑的“国际版本”,和即将在台湾上映的上下集版本有多大的区别尚不得而知。但是据导演自己的说法,这个国际剪辑版本似乎显得有限牵强,也就是说它确实在表现土著民情这一块上得到了削弱。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剥离后剩下的暴动前的酝酿期以及厮杀时的场景似乎像是没有精心剪辑的产物。特别是在被日本人占领后的生活场景,以及最后高潮的殊死搏斗。个人认为100分钟的版本应该更为贴切现在的国际版。
  非常希望最终得以在台湾公映的《赛德克·巴莱》上下集版本中导演会呈现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内容,而不是目前公映的这部大而空又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伪史诗片。

----------------------------------------------------


台影片砍日军头颅场面骇人 两岸媒体爆口水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2日10:58

  监制黄志明(左起)、导演魏德圣与监制吴宇森带著《赛德克.巴莱》到威尼斯影展首度发表。(李威德摄)
  环球网9月2日消息,台湾影片《赛德克.巴莱》的国际版本在台湾时间8月31日于威尼斯举行媒体试片。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称,电影原住民歌声让观众纷落泪;电影的真实杀戮画面,则让外媒频遮眼。监制吴宇森也给予高度评价:“我给99.5分。”外媒将该片视为台湾文化的代表,“台湾的文化真有趣!”

吴宇森高度评价

  吴宇森抑不住热血说“我很惊讶也很佩服他。”他对小老弟魏德圣赞誉有加:“《赛德克》已不是拍给少数人看的电影。他突破华语电影境界,达到世界电影的标准。”他虽担任监制,大多数时间只在旁欣赏魏工作,“他对拍电影很专业很细心,尤其台湾拍片资源不完整,他还能坚持完成,我见证到他的功力。”

  片中莫那率族人在“马赫坡”、“公学校”等地抗日,挥刀斩断日军人头的镜头,让外媒吓到遮眼不敢看。莫那与过世父亲合声齐唱族谣,原住民嘹亮天籁嗓音充分显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令全场人感动落泪。
“台湾文化真有趣”

  外媒多对《赛德克》赞赏。来自罗马的记者说,对打斗印象深刻,且原住民歌谣动听,台湾山林美景引人入胜;也有记者对片中日语、赛德克语交杂好奇,询问台湾媒体是否听得懂赛德克语,大笑:“台湾文化真有趣。”

  《赛德克》国际版本长150分钟,正式版上下集4.5小时,国际版中的青年莫那只出现12分钟,魏德圣说:“碍于片长限制,很多人物铺陈被舍去,国际版强调战争部分,最完整的《赛德克》留给台湾观众。”

大陆媒体称之为“伪史诗”

  而有大陆媒体则批评《赛德克》“太高调,看不懂”,吴宇森则表示:“魏德圣在追求最高境界,华语电影需要突破。”全球媒体目睹耗资7亿打造的台湾史诗真貌,片中青年、中年两莫那鲁道表现抢眼。饰青年莫那的大庆跋扈,冲突必致对方于死地;饰中年莫那的林庆台光靠锐利眼神、中气十足的语调,就让观众震撼。

  此前,台湾媒体称《赛德克.巴莱》在威尼斯遭“矮化”,“国名争议”也牵动了两岸敏感神经。《新浪网》影评人朱旭斌评《赛德克》“徒留仇恨和嗜杀”,还称是“伪史诗片”;台湾方面,马英九则宣布出席《赛》片4日的“总统府”前首映,力挺台湾,台媒评价这“形成另类国共交战。”

  朱旭斌认为该片民族风情、战争场面淋漓尽致,却无表现支撑部落居民的精神力量,徒留仇恨和嗜杀:“非常希望最终得以在台湾公映的《赛》片上下集版本中,导演呈现一些令人惊喜的新内容,而不是目前公映的‘大而空又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伪史诗片’!”

  大陆某网站则因原住民题材将《赛》片形容为现实版《阿凡达》,但大量血腥镜头让人如坐针毡,有媒体指《赛》片“离优秀还有一步之遥”,陷入狭隘民族主义表现的泥沼,“以至于整部片失去龙骨,沦为历史的记录,仇恨的输出。”

出品地仍是“中华台北”

  台媒日前称《赛》片遭“降格”,经多次抗议,主办单位将出品国改为“中华台北”,台“外交部”及驻意大利“代表处”仍持续要求改为“台湾”或“中华民国”。“外交部”欧洲司长李光章昨说,这次是以“台湾”名义参加威尼斯影展,主办单位已将出品地依国际奥委会模式改为“中华台北”,显示主办单位已释出善意。“驻意大利代表”赖建中解释,影展2007年悬挂“中华民国国旗”,遭大陆抗议,将李安的《色,戒》从台湾片改为大陆片,并降“国旗”。“从此,威尼斯影展规定,对无邦交参赛国家,一律不在会场悬挂该国国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