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2011.04.01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將一名性侵嫌犯判決無罪......法界說,3歲大的小孩表達能力、記憶力還未成熟,高雄高分院的見解,與民意背道而馳。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6248599.shtml
-------------------------------------------------------------------------------------------
個人認為,判決這種東西,應該是講證據是否充分?推論是否合理?而不是講是否合乎「民意」的吧?如果判決這東西要講民意,所有罪犯都送去「公投」就好,我們花錢養法官和檢察官要幹嘛?
我想知道那位說出「與民意背道而馳」的「法界」人士是哪位?通篇新聞都沒明確提到那是誰。如果這位「法界」人士就是執筆的記者本人,個人認為有「栽贓」給「法界」人士之嫌!
批評的目的,不就是「期望」會有改進嗎?(實際會不會發生改進是另一碼事啦)如果連提出批評的人,都一點講不出具體的論證,那跟那些恐龍法官有啥不同?如果批評者還是記者本人,就更差勁了!這完全是偷懶,都不必思考,鍵盤敲下去就交作業了!我甚至合理懷疑,到底有沒有完整看完判決書?是否正因為沒有看完,不知道高等法院和高分院的論證為何,所以才提不出具體的批駁?
這跟判決本身是否正義無關。跟批評者與被批評者是否無差別,以及批評者的心態和出發點有關。
這跟判決本身是否正義無關。跟批評者與被批評者是否無差別,以及批評者的心態和出發點有關。